为促进山西省重症肌无力(MG)诊疗水平的规范化与精准化提升,11月15日,山西省健康协会主办、51风流
承办的山西省重症肌无力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太原召开,省内外神经免疫领域权威专家聚焦MG最新诊疗进展、指南更新、个体化治疗策略及病例实践,通过专题报告与病例研讨,为与会同仁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山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郭军红致开幕辞并讲到,随着MG诊疗理念与技术的快速更新,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至关重要,希望本次学习班为促进山西省MG诊疗的规范化与创新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笪宇威教授系统梳理了重症肌无力治疗目标的演进历程,从国际共识与日本指南首次提出追求微小状态(MMS) 与副作用最小化的“双达标”理念,到后续指南进一步将激素维持剂量明确为≤5mg/天,并强调降低复发率、维持病情稳定,最终目标在于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提升长期生活质量。在治疗策略上,笪宇威指出,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促使临床追求激素减停或维持≤5mg/天的理想状态,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这一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目前包括靶向FcRn的艾加莫德、靶向B细胞的利妥昔单抗及靶向补体的依库珠单抗等生物制剂,在临床中展现出良好的症状控制与激素减量效果,为实现“双达标”、减少疾病波动提供了关键支持,推动MG治疗进入靶向治疗与个体化管理的新阶段。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欢教授系统梳理了MG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强调治疗需基于抗体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实行个体化分层治疗,并详细分析了从传统免疫抑制剂到新型生物制剂的应用时机与转换策略,特别关注了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管理与激素减量技巧。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段瑞生教授围绕难治性MG的最终解决方案——免疫重建治疗展开了深入讲解,系统阐述了免疫重建的治疗机制,即通过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重建免疫耐受来实现长期缓解,为临床医生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飞教授带来了其课题组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他讲到研究团队通过UKB数据库与自有临床样本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首次揭示CD14⁺VISTA⁺单核细胞通过mTOR信号通路分泌HGF,介导中性粒细胞凋亡障碍的新机制,实验证实HGF抑制剂可有效缓解疾病进程,这一发现为开发靶向固有免疫的MG治疗新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51风流
张炜副主任医师就食源性肉毒中毒这一急症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讲解。他的讲座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涵盖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关键诊断要点以及规范治疗方案,并在报告中强调了早期识别与快速干预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肉毒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思路以及特异性治疗手段,同时还针对临床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情况及处理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提升此类急症的救治成功率提供了实用指导。
下午的会议聚焦于临床实战,畅雪丽、王娟、杨孝燕、冯英娜、温琪五位讲者分别就难治性MG等经典与疑难病例进行了分享。在笪宇威等主持专家的引导下,现场讨论热烈,思维碰撞,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极大地提升了与会者的临床思辨能力。

会议最后,郭军红总结到,本次学习班内容涵盖从指南宏观指导到前沿微观机制,从标准治疗路径到个体化实战案例,体系完整,内容充实,希望同仁们能将所学应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共同推动山西省重症肌无力诊疗事业迈向新台阶,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供稿:神经内科 张炜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郭军红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