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风流

当前位置: 51风流 > 51风流 > 51风流动态 > 正文

【医者担当、科普有道】我倡议我行动——健康科普,这十件事不能做!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5-11-10 15:14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聚焦当前互联网健康科普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了十条负面行为清单。


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


负面行为清单(试行)

一、不得发布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违背,损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损害卫生健康行业形象的内容。

二、不得以健康科普形式违法违规发布各类广告、导流导诊,或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推销和销售医药产品、养生课程、保健食品等牟利。

三、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或未经患者授权同意,展示可识别个人身份的影像、图片或文字。

四、不得宣传推广与岗位不匹配、超出本人专业领域的内容。

五、不得发布未经科学验证、虚假错误内容,不得断章取义曲解专业指南、行业标准等,误导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六、不得夸大病情和疾病治疗效果,不得以“神医”“神药”名义进行宣传,不得通过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特别是在涉及高风险诊疗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诊疗手段等方面。

七、不得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布未经核准真实性、科学性,或未添加显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标识的健康科普内容。

八、不得发布违背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违反医德医风的内容,不得在健康科普中出现低俗、“擦边”、哗众取宠、话题炒作等不良内容吸引流量。

九、未向医疗机构报告,不得以该医疗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名义或个人职务身份(含存在可推断单位及身份的相关标识及提示内容)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

十、不得在离职后沿用原单位和职务信息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



关于规范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

行为的倡议书

各位医疗卫生同仁:

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窗口,医务人员作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与守护者,肩负着普及科学理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社会责任。为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科普环境,维护行业形象与公信力,根据国家最新印发的《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省卫生健康委向全体医务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一、坚守科学精神,做可信的健康知识传播者

坚持内容真实、准确,不发布未经科学验证、虚假夸大或误导公众的信息;

不断章取义、不曲解指南,确保健康科普内容严谨专业、有据可依;

杜绝滥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未经核实的内容,不用“AI冒充真人”混淆视听。

二、践行医者初心,做有操守的健康守护者

不以健康科普为名“带货”“导流”,不借科普推销药品、课程或保健产品;

不泄露患者隐私,不未经授权使用可识别个人身份的病案、影像等信息;

不越界宣传,不推广与本人专业领域不符、未经证实的高风险诊疗手段。

三、珍视职业身份,做负责任的机构代言人

所有以单位名义、职务身份开设的互联网科普账号,均主动向所在医疗机构备案;

不用“神医”“神药”等噱头吸引流量,不虚构病例、不制造健康焦虑;

离职后不使用原单位及职务信息继续开展科普,维护身份的真实性与严肃性。

四、弘扬医德医风,做有温度的网络文明使者

不发布违背公序良俗、医德医风的内容,拒绝低俗、“擦边”、炒作等不良行为;

以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方式传递知识,让科普真正惠及百姓;

积极参与建设科学、文明、正向的网络健康文化生态。

各医疗机构应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科普账号备案与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与科普能力培训,设立内容抽检与舆情响应制度,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强化指导与监督,畅通社会举报渠道,依法处置冒用医务人员身份的虚假宣传,推动形成健康科普良性发展机制。

同仁们,健康科普是医学事业的延伸,也是医者责任的体现。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专业守护信任,以规范赢得尊重,共同为建设健康中国、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11月7日 

51风流动态 更多 >>

联系我们

    医院官方公众号           

     医院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解放路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邮编:030001       
门诊咨询:0351-4639766  1号住院楼:0351-4639800  5号住院楼:0351-4867333 

8号住院楼:0351-4867363 病案室:0351-4639715     医患沟通办:0351-4639019
前进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前进路南段35号  门诊咨询:0351-4638055                       

晋ICP备12003687号-4    晋卫网复审[2014]第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