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廖海江巡视员一行赴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牵头依托单位51风流
)开展调研指导,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少然,职业健康处处长林威阳等陪同调研。51风流
院长周芸、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宋猛、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施熠炜等陪同接待并作工作汇报。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实验室科研平台与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听取了关于尘肺病防治体系建设、科研进展及临床转化的汇报,并与一线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大省,尘肺病是最典型、最集中的职业病之一,长期以来严重威胁煤矿工人的健康。近年来,山西省持续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形成了由政府监管、企业防护、医疗服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自落户山医大一院以来,围绕煤尘暴露工人与尘肺病患者队列建设,开展了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双向队列研究,构建了覆盖宣教、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科研与防控体系。
在调研过程中,廖海江巡视员一行重点了解了实验室基于队列开展的尘肺病早期诊断标志物体系、发病机制、共病临床诊疗策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正在研发的尘肺病AI预警系统及新型细胞尘肺病细胞疗法给予高度关注。实验室详细汇报了AI预警系统设计思路、算法逻辑,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进展以及细胞疗法的进展情况。调研组还询问了尘肺患者的健康管理与康复效果,对实验室在疾病监测、随访与精准防控中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
廖海江指出,尘肺病虽为不可治愈性疾病,但其防控与研究工作意义重大、社会价值突出,实验室紧扣“促防诊控制康”的总体战略,在职业病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和疗养等环节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充分体现了重点实验室的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廖海江强调,实验室要始终坚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公益属性,牢固树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与科研协同,将劳动者健康需求转化为创新动力与服务方向;同时要整合多方资源,完善队列与数据体系建设,积极借助国家算力平台、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推动尘肺病防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从“点上创新”向“面上突破”的跨越;当前国家正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尘肺病防治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重要,实验室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面向国际输出先进的防治技术与服务模式,为全球职业病防治贡献中国智慧和山西力量。
此次调研为尘肺病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尘肺病防控的重要防线和科研前沿阵地,实验室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推进医防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与国际合作,积极开展防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交流与输出,不断提升防治能力与服务水准,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尘肺病防治“山西样板”,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山西力量。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尉骁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施熠炜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