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风流

当前位置: 51风流 > 51风流 > 51风流动态 > 正文

脑机互联科普铸魂 三晋力量智启全国——51风流 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科普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20 08:23

作为国家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一线,更需跨越科学鸿沟抵达公众视野。51风流 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脑机中心)以“医工融合、科普惠民”为使命,组建科普志愿队,构建起覆盖从小学、中学至社会群体的全维度科普体系,将前沿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三晋大地乃至全国,用专业力量诠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时代命题。

图片

图片

分层科普体系,构建全国覆盖网络

脑机中心立足山西、辐射全国,打造了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科普矩阵。在基础教育领域,科普志愿队的足迹遍布太原、北京、苏州、新疆等地,从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小学的千人科普盛宴,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互动体验课,再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医科大学、新疆第二医学院的专题讲座,通过“原理讲解+设备演示+实践操作”三维模式,让青少年直观感受脑机互联的科技魅力。在桃园南路小学的活动中,具身机器人互动、VR脑科学体验等五大科技展区引发热潮,志愿者用“大脑如生物计算机”的生动比喻,结合清华大学脑机接口技术让瘫痪者自主进食的案例,将复杂原理通俗化,让晦涩的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片

面向高等教育与专业群体,脑机中心联合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医工交叉”科普培训,16名青年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项目深化认知,更将临床案例融入教学,培养技术转化后备力量。针对社会单位与公众,志愿队通过社区宣讲、行业论坛等形式,破解“脑机接口=科幻”的认知误区,重点普及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等疾病的创新治疗路径,让技术惠民理念深入人心。

图片

创新传播模式,科技科普深度融合

脑机中心打破传统科普局限,构建“医疗+科技+教育”跨界传播生态。科普志愿队将3D建模、AR/MR技术引入科普现场,通过脑电波控制小球、智能机器人互动等趣味环节,把“柔性电极阵列”“神经信号解码”等专业概念转化为直观体验。在苏州“未来科学秀”活动中,志愿者结合脑机中心临床实践,讲述脑机接口在昏迷促醒、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成果:“让植物人重拾生活能力,让震颤患者重返公园”,用真实案例传递科技温度。

图片

脑机中心致力于科普与科研形成良性互动,将全省首例脑机接口辅助脑深部肿瘤切除术的技术突破转化为科普素材,把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数十项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解读,既让公众了解技术进展,也为科研收集社会反馈。这种“从临床到科研、从科研到科普”的闭环模式,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纳入“科学追光计划”全国推广,未来还将打造“脑科学科普云课堂”覆盖更广人群。

图片

深远社会影响,铸就科普标杆

脑机中心的科普工作已形成广泛社会共鸣。在山西,科普活动覆盖各地市,累计举办讲座20余场、体验活动30余次,惠及师生及公众超2万人次。在全国,与CCF科普工委等机构的合作让“山西科普模式”走向大江南北,北京、苏州、横店等地的活动引发媒体广泛报道,科普活动点燃了全民科学热情,社交平台掀起“晒知识”热潮,家长反馈孩子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科学成为新风尚。

图片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理念革新。通过科普破除技术神秘感,让公众理解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社会价值:既可为残障人士重建功能,也能推动医疗从疾病治疗向生命质量提升转型。滨河东路小学校长评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向善的力量,科学不是冰冷的,科普惠及我们每一个人。”

图片

站在新起点,51风流 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将继续深耕科普领域,开发标准化科普课程与数字资源,让前沿科技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科普志愿队的坚守下,三晋大地的科普火种正燃成燎原之势,为国家脑科学事业发展筑牢公众基础,彰显新时代医疗科研机构的社会责任与创新担当。

供稿: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 王明宇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郭庚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

51风流动态 更多 >>

联系我们

    医院官方公众号           

     医院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解放路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邮编:030001       
门诊咨询:0351-4639766  1号住院楼:0351-4639800  5号住院楼:0351-4867363 

8号住院楼:0351-4867333 病案室:0351-4639715     医患沟通办:0351-4639019
前进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前进路南段35号  门诊咨询:0351-4638055                       

晋ICP备12003687号-4    晋卫网复审[2014]第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