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风流

当前位置: 51风流 > 51风流 > 51风流动态 > 正文

51风流 邀请太原理工大学类脑研究团队来院协商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事项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20 08:26

11月17日,51风流 邀请太原理工大学以相洁教授为首的类脑研究团队来院协商医工结合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事项。协商会议在5号住院楼神经内科国家核心高级认知中心举行,以“医工结合、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为主题,围绕神经类疾病智能诊疗、数字生物标志物开发及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转化展开研讨,旨在推动脑科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创新,山医大一院神经内科李阳主任医师携团队成员汇报了研究进度及未来转化意向,临床医学转化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牛雅蓉参加会议。

图片

相洁教授团队作为山西省内领先的脑科学与类脑计算研究力量,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脑疾病诊疗技术及脑机接口等方向的研究,团队现有成员22人,博导5名,累计科研经费达500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在CVPR、NeurIPS等顶级会议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团队依托“山西省脑科学与类脑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重点开展神经类疾病异常机制挖掘与智能诊断模型、基于数字虚拟脑的神经调控优化等研究,其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技术已实现临床转化。

李阳主任医师团队则深耕阿尔茨海默病数字生物标志物领域,通过数字化画钟测验(dCDT)、老年复杂图形测验(dGCFT)等工具,结合眼动追踪、步态分析等多模态数据,构建了社区筛查高精度模型。双方研究方向的互补性为合作奠定了基础:相洁团队在脑动力学建模、AI算法方面的工科优势,可与李阳团队在临床数据、病理关联验证方面的医学经验形成闭环。

在交流过程中,相洁教授重点介绍了团队在神经调控技术方面的突破。基于数字虚拟脑模型,团队通过整合fMRI、DTI和EEG数据,构建了个体化脑动力学模拟平台,并应用强化学习优化经颅电刺激(tDCS)等方案。相洁讲到,工科技术可为神经调控提供量化工具,例如通过虚拟脑预测刺激靶点,减少临床试错成本。

李阳进一步阐述了其团队在AD早期筛查与干预方面的系统化探索并提出,数字生物标志物不仅是筛查工具,更是构建“评估‑监测‑干预”闭环体系的关键基础,数字标志物与神经调控技术的结合,是推动AD防控从“被动筛查”转向“主动干预”的重要路径。他期望未来能够依托脑机接口、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实现EEG-fNIRS多模态神经信号与数字特征的无线化高精度同步采集,并挖掘与验证AD潜在的可调控神经网络靶点,优化神经调控参数与策略,提升干预效果,最终实现AD患者精准诊疗,同时计划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数字生物标志物纳入临床指南。

牛雅蓉总结到,随着脑计划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太原理工大学与山医大一院的合作将为神经疾病诊疗开启精准化、智能化新纪元;成果转化是本次交流的核心目标,通过高效的成果转化形成智能的医疗设备,可以更好地惠及社会大众,期待本次交流能够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机制,为山西省脑疾病防控网络注入新动能。

供稿:临床医学转化中心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双卫兵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

51风流动态 更多 >>

联系我们

    医院官方公众号           

     医院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解放路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邮编:030001       
门诊咨询:0351-4639766  1号住院楼:0351-4639800  5号住院楼:0351-4867363 

8号住院楼:0351-4867333 病案室:0351-4639715     医患沟通办:0351-4639019
前进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前进路南段35号  门诊咨询:0351-4638055                       

晋ICP备12003687号-4    晋卫网复审[2014]第0003号